

经过9个多月的提档升级,被誉为“中国仙本那”的湖北鹤峰屏山旅游景区已于5月1日开始试营业。5月16日,鄂西群山间,晨雾未散,记者带着好奇走进焕新后的屏山。
加装顶棚的见云罡栈道。
踏入景区,就见云罡栈道加装了顶棚。这条依绝壁而建的栈道,曾是游客既爱且惧的“心跳体验”。如今,陡峭路段增设了仿生扶手,转角处则有醒目的指示牌,标注着安全提示。栈道两侧悬挂着含有土家族标志性元素的西兰卡普灯笼、铭牌,红蓝几何纹样在风中轻摇,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。
今年,屏山旅游景区提档升级被纳入恩施州十大重点建设项目。景区对一期游线的安全防护、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游客体验项目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,目前,已完成500米临水体验栈道及云罡安全栈道扩建工程,景区新停车场预计于8月底投入使用。
土家风格建筑“阿打铺子”
“硬件设施提档升级,同时增加土家文化元素。”景区负责人张亚楠介绍,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之外,鹤峰屏山还凝聚了近千年的土家族文化。
沿栈道下行至谷底,阿打铺子区域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。曾经的一栋木屋,扩展成3座土家风格的建筑——“阿打铺子”“阿业老屋”“阿可山居”依山傍水而立,其名取自土家语中“姐姐、妈妈、哥哥”的称谓。外墙挂着竹编簸箕,仿生栏杆融入山水,窗棂上也刻着古老的巴人文字。
土家风格建筑“阿业老屋”
走进阿可山居的旅拍基地,土家族传统服饰与网红道具一应俱全,专业摄影师可帮游客定制拍摄悬浮船大片。
河边新增的临水浮桥引人注目,40余艘造型各异的观光船停在岸边:通体洁白的“羽毛船”尾翼缀着黑色,阳光下如展翅白鹭;翠绿的“箬叶船”形似当地特产箬叶,与碧水青山浑然一体;古朴的木船适配古风穿搭,可穿梭在峡谷河道间,近距离感受两岸奇特地貌。
“不同船型对应不同体验,游客各取所需。”张亚楠介绍,不仅船只数量种类变多,打卡点扩增,还提供一站式服务,配套设施更完善。此外,河边还新修了功能用房,供游客休憩、赏景。
造型各异的观光船停在岸边
继续往前,眼前有了两条路可以选择,一条是原有的森林幽径,而另一条是新建的亲水浮桥。
沿浮桥行走,翡翠一般的水流,从身边划过,晃悠的感觉宛如行走在水面之上。绿色葱茏间,小桥悠悠。来到浣云桥上俯瞰,“链爱岛”新晋打卡地,150个仿生石墩如项链般串联起亲水步道。
“以前这一部分是沿线的空白段落。”张亚楠介绍,这座“小岛”的诞生,不仅分流了浣云桥的人流,更以“链爱”之名,将亲情、爱情与友情的寓意植入线路。
游客在通体洁白的“羽毛船”上拍照打卡
“增强土家文化氛围”是采访期间记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。在兰索桥至桃花渡路段,西兰卡普图案融入索桥立柱,几何纹样讲述着土家先祖的传说;傩愿洞内,新命名的“祈愿”“心愿”“如愿”3处洞,将古老的傩文化与现代人的情感诉求巧妙融合……屏山景区提档升级不仅体现在硬件上,“文化味”更显浓郁。
游客在古朴的木船上拍照打卡
屏山的升级,不仅限于景区围墙之内。山脚下,沿线的屏山村、庙湾村、细柳城村,部分老屋被改造成民宿。据统计,目前屏山山脚沿线共有85家民宿,累计改造闲置房屋80栋。
此外,依托屏山的流量,辐射带动鹤峰县容美镇、燕子镇、中营镇、下坪乡周边乡镇发展民宿215家。
游客在翠绿的“箬叶船”上拍照打卡
夜幕降临,鹤峰县城风情街灯火通明,筹备半年的“土司夜宴”即将试营业,据负责人田浩介绍,“土司夜宴”室内外面积2000平方米,可同时容纳500人,届时将提供腊肉、合渣、泡儿茶等土家族特色美食,游客可体验敬酒歌、摔碗酒、4道茶等土家族仪式,非遗传承人也将在舞台上表演山歌、皮影戏等非遗项目。
“要让游客白天游屏山,夜晚品土家文化。”鹤峰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加快屏山景区与城区融合进程,精心实施“夜游容美”等项目。
友情链接: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、恩施电视台、鹤峰网
Copyright © 鹤峰县宝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19009898号-1